河北:强化污染源普查成果运用
信息来源:国家生态环境部 发布时间:2019-12-30 阅读数:985 分享至:
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,河北省建立了囊括逾18万个各类污染源原辅材料、设备工艺、污染排放等数据的大数据库,查清了全省污染源的基本情况,掌握了各类污染源在不同区域、流域的排放现状,摸清了不同行业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水平,查明了全省污染治理设施装备状况,形成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细致、系统权威的基础污染源信息体系。
作为一项“摸家底”工程,河北省本次普查回答的远不止“污染源”的数据问题,还将为全省加强污染源监管、污染治理、改善环境质量、防控环境风险、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,更能透过数据对全省产业结构优化、发展质量提升给予有力支撑。
点线面结合 筑牢普查数据质量生命线
为筑牢普查数据质量生命线,夯实普查成果应用基础,河北省构建了“点线面”三维审核方法,守好“企业点”、把好“行业线”、控好“区域面”,真正做到了质控有抓手、问题能溯源、宏观可把控;通过进度“日通报”、工作“勤调度”、核查“督整改”,真正做到了问题可量化、整改能落实。
守好“企业点”。河北省将系统审核与人工审核同步应用,运用自主研发的污染源环境管理数据平台,结合本省实际情况,梳理、确定数据审核细则,实现海量数据的自动审核,有效提高了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效率;在人工审核方面,河北省建立了整改确认单制度,构建了发现问题数据、添加审核意见、生成《整改通知单》、开展整改、填写上报《整改确认单》的闭环留痕管理模式,确保了问题点整改落实到位。
把好“行业线”。河北省针对钢铁、水泥、火电、焦化、印染等14类重点对象编制了专题报告模板,嵌入污染源环境管理数据平台实现自动生成,通过专题报告的汇总、统计、排序等开展行业审核,将行业企业问题清单由省平台直接下发至企业,汇总清单下发各市,把好了“行业线”。
控好“区域面”。河北省编制了区域污染源评价报告模板,嵌入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评价报告的自动生成,并以能源、资源消耗量与排放量等指标对企业进行排序,重点关注前20名企业。通过自下而上地把控大户企业,实现对全省数据的总量把关。从宏观层面考察区域、行业总体数据的合理性,再逐级溯源发现具体问题,真正做到了宏观审核有抓手。
进度“日通报”。即通过河北省普查工作微信群,根据工作重点,对错误率、审核率、核算完成率等多项指标进行每日通报,表扬先进,鞭策后进。工作“勤调度”。即实行定期调度制度,明确工作重点、强调质量要求。核查“督整改”,即举一反三对污染源普查质量进行回头看,开展两轮质量核查,进一步提升普查数据质量。
初步成果与实际工作结合 促进普查成果落地
河北省在夯实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基础上,超前谋划,积极开展普查成果的应用,已将普查初步成果与多项实际工作结合起来,让普查成果逐步落地,服务于总量减排、排污许可证核发、各部门专项工作等方面。
研究减排潜力,指导总量减排。河北省依托全省污染源环境管理数据平台,可确定不同区域重点排污单位、主要工艺以及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等情况,可以找到不同区域及行业污染防治短板,通过指导工艺改进、治污设施升级改造等方式逐步实现主要污染物削减。同时,可以对缺乏污染治理措施的具有行业特点、区域特色的污染源以辖区为单元进行集中整治,通过区域综合治理实现减排目标。
明确产业类别,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。一方面,河北省提出,把企业信息录入“河北省污染源环境管理数据平台”作为申请和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前置条件。另一方面,在排污许可证核发中,充分利用普查数据,解决核发工作涉及行业企业数量大分布广、个别单位因规模小和隐蔽性高影响核发的问题。
实现GIS可视化展示、便捷移动环境监管。“河北省污染源环境管理数据平台”及手机APP目前均已实现了GIS可视化展示,实现空间查询,包括要素查询、位置查询、路径查询、各种复杂条件查询等,今后将为环境监管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信息。
指导产业结构调整,实现精细化环境管理。利用普查数据,河北省针对火电、钢铁、水泥等重点行业,挥发性有机物和危险废物等重点污染物,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、生活源等重点污染源开展了12个专项课题的研究工作。通过对不同区域各类污染源污染物产生排放等情况,生产工艺、装备水平等关键指标的深入分析,以及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、环保成本等普查未涉及的重要指标的调查研究,形成了12套完整的技术报告。这些研究报告作为全省普查重要成果,将为行业绿色发展以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的对策建议,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,为实现精细化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。